戴两层口罩更有效 看专家分析(图片:PhotoAC)
媒体报导中忽略了两个问题:
1.首先林晓旭博士提出,CDC提出的“先戴一层医用口罩,外面再加戴一个布制口罩,可提高防病毒效果”的建议是根据一项单一实验结果所作,而非比对实验。这就是说,没有对目前多种口罩同时进行防护效果的测试和比对。口罩材质不同,其防护效果也不同,不同厂家的品质水平也会参差不齐。质量好的口罩,可能并不需要戴两层。
2. CDC并不是建议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戴两层。主要指的是在病毒暴露风险比较高的情况下(如在医院内的医护人员),可戴双层口罩加强保护,而没有把这个建议推向全社会。
口罩的防病毒效果最重要
现在市面上口罩种类很多,如布口罩、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N95口罩等等,对于普通民众而言,自己配戴的口罩是否合格、是否能够起到防病毒效果,最为关键。
大多数人以为大超市卖的口罩质量一定有保证,其实不一定的。有的口罩外包装做的很精致,很专业,但若仔细查看,就会发现一些可疑之处。
例如:Costco热卖的一款口罩,从这款口罩的“合格证”上,能读出2个问题:
1. 没有检查机构的合格证,只有该工厂自己的质检合格证。
2. 对于中共(新冠)病毒的防护效果非常低。

为什么说防护效果非常低?
林晓旭博士对防护效果非常低做了解释:不同国家、不同行业对于口罩的生产有不同的标准和防护等级。通常口罩的合格证上面应该标示:口罩的细菌过滤效率(Bacterial Filtration Efficiency, BFE),或者颗粒(particulate)过滤的效率,如95%、98%、99%等信息。
如N95口罩:是指符合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NIOSH)规定的标准“N95”级别的口罩,它可以阻挡95%直径0.3微米以上的颗粒,是用于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口罩。
现在市场上的一次性口罩,多是中国生产。中国产口罩的质检标准通常有:GB 2626-2006、GB/T 32610-2016、YY/T 0969-2013、YY 0469-2011、GB 19083-2010、T/CTCA 1-2019、T/CTCA 7-2019。
GB是中国的“国家标准”;YY是医药行业标准;T/CTCA 则是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制定的一个“团体标准”。
T/CTCA 1-2019:按照这个标准生产的口罩,称为“PM2.5防护口罩”,可以过滤2.5微米以上的颗粒。
T/CTCA 7-2019:按照这种标准生产的口罩,称为“普通防护口罩”,只能过滤花粉、细菌颗粒物等大的颗粒,对病毒基本没有防护效果。
而上面提到的这款口罩“T/CTCA 7-2019”,属于最低的标准。一般人在购买口罩时,都不会特别留意到这一点。
特别是口罩的关键过滤层“熔喷布”,没有经过极化处理,过滤病毒的效率非常小;相比之下,N95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都经过极化处理,这样才能够吸附更多的病毒。所以戴这样的口罩,很难起到防御病毒的作用,只能避免自己的喷沫喷到别人,仅此而已。

防疫口罩产地很重要
林晓旭博士指出,产品执行标准不同其产品质量不同,口罩的防护效果不同,同时了解防疫产品的生产场地也是非常重要。林博士举了一个洗手液的例子。
从一款洗手液的合格证可以看出,产地标示模糊,且产品合格证上的生产地址,写的是某“鞋厂”的“南边”,非但不是一个专业生产防疫用品的厂家,而且甚至没有明确、具体的工厂地址。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就要怀疑产品本身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林晓旭博士提醒:大家选口罩,首先要看口罩的产地、生产标准、防护级别。不然,不合格的口罩戴两层也没有用,反而让自己呼吸不畅。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