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养生(图片:pixabay)
春天容易出现的症状
如果有眼睛酸涩或模糊、白睛充血不散、甲灰暗无泽且粗糙易裂;打嗝、便秘、胀气等消化系统症状;高血压、头痛、眩晕、失眠等神经及精神方面症状以及全身筋紧、酸痛之疲劳症候群等;更要注意此时的养生。
人体内的环境与外界相对应。随着天气更加暖和,随着阳气生发,人体的肝阳、肝火、肝风也会继续上升。
这个时节脾还会喜燥而恶湿,过于潮湿则易伤脾气。也就是说,春季本来就容易“肝强脾弱”,肝木疏泄过多则脾胃气虚,而肝气过于郁结则脾胃气滞,于是造成脾胃易虚弱。脾胃运化不行,湿气不能及时散掉,就会积累在体内。
而且雨水渐多,人也易发脾气,甚至出现忧郁症。由于毛孔相对舒张,体表水分蒸发较快,因此常常会出现口舌干燥、皮肤干燥及发痒的状况。

雨水时节养生4大要点
《黄帝内经》中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人类生为万物之列,人们应借助天时之利与自然万物同步,更有效地蓄养生命的基本物质能量,才能避免不必要的疾病产生。
坤德中医养生轩冯罗小洁院长建议湿、养脾胃可从饮食的调节做起:
雨水节气的饮食要点是“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推荐一款强胃祛湿瘦身粥:
材料:薏苡仁、白扁豆、糙米各1杯,生姜3片。
作法:将薏苡仁、白扁豆、糙米洗净,加入生姜后,加10杯水,慢火熬成粥。每天早餐吃一碗。
功效:益胃健脾,去湿减重,温通阳气。

生发阳气
推荐多吃些疏肝解郁的食物,如玫瑰花、香椿叶等;多吃新鲜蔬菜及多汁水果。
紧肤润燥
推荐多吃胡萝卜、小米粥、豆苗。少吃牛肉、羊肉及火锅。
御风避寒
注意保暖,尤其头部和背部不要受寒。
常常按摩4个穴位,养胃又健脾
中脘穴:胃经募穴,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的作用。
天枢穴:增强胃动力,促进肠道蠕动。
至阳穴:调理胃腑,扶助胃气,缓解胃痉挛,增强脾胃功能。
脾腧穴:和胃降逆,益气健脾。
那么在春季万物生发,天气变暖,生机勃勃的季节,在体内阳气开始生发中,坚持早睡早起,多运动,调达情志,静心平气,不着单薄衣,不好食凉寒,保证肝血充足,肝气调达,正气存内,则邪不可干。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