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拜登的第一場總總統候選人辯論將於9月29日舉行。(AP)
《美國之音》引述主辦辯論的「總統辯論委員會」近日的宣布,第一場辯論會將於9月29日在俄亥俄州的克利夫蘭舉行,第二場將於10月15日在佛羅里達州的邁阿密市舉行,第三場10月22日在田納西州的納什維爾市舉行。 另外還有一場兩位副總統候選人之間的辯論會,將於10月7日在猶他州的鹽湖城舉行。
《美國之音》說,由於辯論主持人的特殊作用,無黨派的「總統辯論委員會」最終確定《福克斯新聞》的華萊士(Chris Wallace)主持第一場,有線衛星公眾事務網(C-SPAN)的政治編輯斯卡利(Steve Scully)主持第二場,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主持人維爾克(Kristen Welker)主持第三場。副總統辯論由《今日美國》(US Today)華盛頓分社社長佩吉(Susan Page)主持。
針對這些辯論的主持人,川普競選團隊的對外聯絡主任莫陶(Tim Murtaugh)表示,由於這些主持人「可以被認定為川普總統的反對者」,因此辯論會中,「意味着拜登事實上在多數時間裡會有一個隊友在台上」。川普競選團隊曾提出過一個主持人的推薦名單,但未被採納。
川普團隊還曾建議在9月29日之前就舉行一場辯論。川普的私人律師、前紐約市長朱利亞尼(Rudy Giuliani)給「總統辯論委員會」寫信說,9月29日之前已經有一些州可以開始投票了,9月29日的首場辯論實際上剝奪了數百萬美國人在投票前了解候選人政見的機會。
在9月29日之前可以開始投票的州有密西根、弗吉尼亞等,由於今年中共病毒(新冠病毒)的疫情,估計提前投票的選民人數會比往年多。
關於總統辯論,民主黨和一些支持拜登的人士表示,拜登應拒絕與川普辯論,因為川普很有可能會在辯論中撒謊,他們認為不僅「有損總統之位的尊嚴」,對拜登也不公平。川普總統及其支持者則表示,拜登是在逃避辯論以免暴露自己的問題。 拜登自己則表示,要跟川普辯論。
《今日美國》等機構8月底主辦的一個民調的結果顯示,47%的美國人預計川普會贏,41%的人認為拜登會贏。在獨立選民中,依然有47%的受訪人士認為川普會贏,卻只有37%的人認為拜登會贏。
如何判斷誰贏誰輸?
《美國之音》說,分析人士認為,辯論對選舉的影響是媒體抓住辯論中的某個片段,反覆重播帶動輿論。有些片段是加分的,比如1984年里根機智幽默地回應了對自己年齡的偏大的質疑: 「我不會出於政治目的利用我的對手的年輕和缺乏經驗。」 但也有些片段是災難性的。 如在1976年的辯論中福特就錯誤地表示「東歐沒有蘇聯的統治」。
喬治華盛頓大學政治管理研究生院教授、政治管理項目主任貝爾特(Todd Belt)認為,本次選舉的辯論中,民眾更希望聽到候選人應對當前疫情、經濟和種族矛盾的策略方面的內容,而不是過去媒體關注的花絮。同時他預測川普會繼續他在2016年辯論中的強勢風格,攻擊對手。
但是特拉華大學政治學系主任、教授瑞德羅斯克(David Redlawsk)認為,川普與拜登的辯論與在2016年與希拉里的辯論的環境很不同,川普的「與眾不同」不再新鮮,也難有當年的「統治力」,因此川普應專註在主打施政綱領上,避免跑題。而拜登應該表現得比川普「更像一個總統」。避免與川普唇槍舌劍。
德克薩斯農工大學傳播學副教授莫西卡(Jennifer Mercieca)認為,在辯論中「兩名候選人會針鋒相對」。 因為二人都是不甘示弱的人,也都有過嘲笑對方的表現。
但是,不論是民調還是分析人士的觀點都顯示:總統辯論對選舉結果影響有限。特別是在政治觀點分裂、多數選民已早有決定的情況下。但總統辯論作為一個傳統,還可以為選民提供一個觀察、比較政見、個人風格和壓力下應變能力的機會。
本文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