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界人士給蔣中正先生獻上花圈(攝影:常寧/希望之聲)
【希望之聲電台2019年4月5日】(本台記者唐麗、常寧採訪報導)4月5日中午,為了紀念中華民國前總統蔣中正逝世44周年,中華傳統文化協會、中國國民黨駐美國總支部、舊金山國父紀念館、黃埔校友會以及榮光聯誼會聯合各僑團在舊金山國父紀念館舉行紀念大會。

全體人員起立致意(攝影:常寧/希望之聲)
大會當天陰雨綿綿,但依舊有近百人出席。在宣讀完蔣公遺囑後,中華傳統文化協會主席周達昌發言表示,先總統蔣中正實現和繼承了國父孫中山的三民主義,使中華民國成為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並希望兩岸能夠和平共處,共同為中華民族謀福祉。
中華民國駐舊金山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副處長李盈興也發表了致詞,國民政府遷台以後,蔣公在台灣進行了幾項重要的改革,特別是在教育方面,對後面的台灣經濟發展鋪墊了堅實的基礎。如果當初蔣公沒有堅守台灣,現在台灣已經淪入共產黨的手中,也就沒有現在的自由、民主、法治、人權。談到今年是台灣關係法建立的40周年,李盈興表示,台灣面臨著國際的挑戰與險峻的兩岸關係,應該秉持當初的堅守與信念,捍衛中華民國的主權以及民主和自由。
金山國父紀念館館長鍾維君回憶了台灣戰時關於蔣公的一些寶貴的史實。蔣公的一生,30年在中國大陸,25年在台灣。1949年上海淪陷後,蔣公在1949年12月10號從四川成都飛到台北。 台灣當時在內憂外患之下,由於一連串的歷史事件,不僅沒有被擊潰,2300萬同胞在困難下反而越來越團結、振奮。蔣公在政治、經濟、教育等方面為台灣的重建和復興做出了偉大貢獻。他最後說,我們能有今天的局面,不得不感謝蔣公。我們必須追念蔣公對中華民國的貢獻。
黃埔校友會、榮光聯誼會共同代表王振南發表了致詞。他談了自己對紀念蔣公的一些感想。他說:在寶島台灣,很多人都講一句話“吃果子拜樹頭”,意思是我們人要“飲水思源”。他還講到,蔣公曾經訂立了黃埔軍校的“黃埔精神” – 犧牲、團結和負責。黃埔精神不但可以用來治軍,還可以用來治理國家。當年蔣公召集了無數黨、政、軍的精英,殫精竭慮為中華民國政治、經濟、文化、自由民主奠定了非常紮實基礎,才有了我們台灣後來的經濟起飛,成為了亞洲四小龍之首。
中國國民黨駐美總支部常委趙炳賢出席並發表致辭。
1975年4月5日午夜23時50分,時任中華民國總統的蔣中正在台北士林官邸因心臟病發病逝,享年88歲。蔣中正先生歷任黃埔軍校校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政府主席、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曾任行政院院長、中華民國特級上將,及二次大戰時期盟軍中國戰區最高統帥等。蔣中正是繼孫中山後,中華民國及中國國民黨歷史上的重要領導者之一。
本文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