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聲記者馨恬】台灣的海外觀光客結構在過去三年有明顯調整,四大遊客來源地,包括中國、日韓、新南向和歐美分別占約四分之一,分布均衡。這是交通部觀光局局長周永暉博士10月9日在接見2018年 海外華文媒體人士訪問團時表示的。
從2015年到2017年,台灣的年度遊客量都超過一千萬,但遊客的結構卻產生很大改變。國際組專門委員袁愷之說,“104年(2015年)陸客還佔了四成。到了去年2017年,陸客的比例已經縮減到25%。與此同時,其它市場有着大幅度的成長。”其中,新南向的遊客去年達到228萬人次。新南向國家包括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等10個東南亞國家,以及澳洲、新西蘭、印度等國家。今年的1到6月,陸客有微幅的成長,新南向遊客則大幅增長了16%或19萬人次。北美的旅客於2017年突破67萬人次,今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成長3.42%,達到40萬人。
周永暉局長說,台灣與聯合國的世界觀光組織連接,定下了2017到2020年的台灣觀光主題。2017年是“生態旅遊”,今年是“海灣旅遊”,精選出10個風光秀麗的外島,讓遊客體會海島觀光的魅力。“明年是‘小鎮漫遊’,台灣有四個國際慢城組織的成員,就是苗栗縣南庄鄉、三義鄉、嘉義縣大林鎮和花蓮縣鳳林鎮。”
周永暉局長說,“2020年則是‘青山旅遊’ 、‘高山旅遊’、或是‘脊樑山脈旅遊’”,因為台灣擁有268座海拔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我們希望用這種多彩多元的方式行銷台灣。”
本文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