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智庫學者認為美國應與中國經濟脫鉤,來源:紐時
【希望之聲2019年1月15日】(本台記者鄭清源綜合報導)日前,美國企業智庫兩位學者在紐時發文,稱中共是危險的敵手,無休止談判和握手已經夠了,美國需要對中共經濟關係重大調整,將經濟與之脫鉤,切斷中共發展軍力的資源和技術,不被其虛假承諾所迷惑,打擊其好戰性,才能保住自由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類似觀點並不是第一次有人提出,中國國內的研究者在貿易戰發起後,就認為川普正試圖將中美進行脫鉤,中共駐美大使崔天凱去年11月還曾經警告強硬切割將產生可怕後果,而2018年10月份中國深圳市政府流出的一份內部文件則提出要運用香港作為重要設備進口地等一些應對措施。
這篇1月14日發表於《紐約時報》的文章題目為《中國是一個危險的敵手,美國應認真對待(China Is a Dangerous Rival, and America Should Treat It Like One)》,兩名作者Scissors和Blumenthal是美國企業研究所的中國專家。
該文認為,川普政府對中國的看法早已明確。2017年12月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稱中國是“修正主義”大國,試圖依照中共自身利益重塑國際政治秩序。 “考慮到北京的軍備、削弱美國的影響和力量的嘗試、對加拿大等美國盟友的報復,以及它的經濟行動,產生這樣的看法很自然。”
作者認為,經過多年徒勞的對話和口頭協議,美國應該改變路線,開始切斷與中國的一些經濟聯繫了。這種分割可以阻止知識產權盜竊,切斷對中共解放軍的重要支持來源,並對涉及中國侵犯人權行為的企業問責。
文章沒有稱對哪些侵犯人權的企業問責,但是指出,在中國,居民和遊客受到持續不斷的視頻監控,在一項全新的“社會信用計劃”中,如果對黨的指令有不服從的行為,將會反映在信用評分上,可能影響到從購房到就業機會的一切事情。這些形式的社會控制經常使用西方公司開發的技術。
在過去幾個月,中共在新疆的集中營(對外稱教育中心)關押百萬維族人的做法引起了國際高度關注,美國參議員盧比奧等一直在推動美國行政當局運用《全球馬格尼茨基人權問責法》,對新疆書記陳全國和一些參與攝像頭監控的企業進行制裁,這些企業包括海視康威、華為等公司。而針對全國人監控的天網工程,則使用了超過2億個攝像頭。
兩名學者認為中國猖獗的知識產權盜竊,以及要求在中國做生意的美國公司交出技術的行為,損害了美國的經濟和國家安全。這些行動威脅到美國在創新方面的相對領先地位及其軍事優勢。
他們承認,脫鉤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些行業將會難以找到新的供應商或買家,而且有一些根基深厚的選民群體仍然支持與中國做生意。他們認為,任何後撤都可能威脅到經濟增長。但是,即使美國對中國的出口下降了一半,也只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1%的不到一半。減少中國進口的成本更難評估,但有多個國家可以替代中國產品,那些國家都不是我們的戰略競爭對手和貿易掠奪者。
也許是應對目前很多對川普關稅政策的批評,作者指出,根據2017年8月的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做出的調查,川普2018年3月之後開啟的全面關稅措施關注的是貿易赤字,而不是知識產權的損失。這會傷及美國消費者和工人利益,當然不對,但是也不能聽任市場自己去選擇。中國(共)產業政策的扭曲、技術盜竊和軍隊現代化行動的規模太大,無法以如此流於表面的方式作為回應。當涉及到中國的時候,美國政府必須干預市場,儘管這種干預應該僅限於對國家安全、繁榮和民主價值觀真正至關重要的領域。
文章認為,美國政府應該與盟友合作,對從知識產權盜竊和脅迫中受益的中國公司實施制裁。比起徵收全面關稅,美國更應該做的是,不允許美國企業與接受了竊取或脅迫而來的知識產權的中國企業做生意,也不應允許它們與歐洲和日本盟友的企業做生意。美國還應進行干預,阻止任何外國投資流入有助於中國軍隊,或有助於其國內鎮壓的技術領域,並限制任何與侵犯人權和軍隊現代化有關的中國公司進入全球市場。
文章最後提醒川普政府,決不能被北京下一輪虛假的經濟承諾分散注意。保護創新不被中國竊取將使美國更強大。阻擊中國的安全機構,則會讓中國政府為其對外侵略和對內鎮壓付出更高昂的代價。如果華盛頓希望全球自由市場發揮作用,就必須進行干預,以遏制北京的好鬥態度。
責任編輯:宋月
本文網址: